“临期食品”销售前景可期 消费者需理性对待
摘要: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临期食品的销售都在逐渐兴起。虽然临期食品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但是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也需要擦亮眼睛,保持理性。
本报见习记者 刘昭报道
现如今,在商场、超市和门店等购物场所,一种叫做“临期食品”的新类型商品正在悄然出现。所谓的“临期食品”,就是当前已接近保质期末的食品,为了促销,商家会将这类食品打折销售,因此受到了相当多消费者们的青睐,同时一些商家也看中了当中的商机,将“临期食品”的销售也做成了一门“新生意”。
1
已成商业机遇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那么,“临期食品”销售为何得以成为新的商业机遇,做成一门“新生意”了呢?记者了解到,食品流通一般会经过品牌商(或进口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多个环节。通常情况下,线下商超和线上电商为了降低库存积压风险,不收超过保质期限1/3的国产食品和超过保质期限1/2的进口食品,往往就不能进入常见渠道售卖了。这些临近保质期的食品积压和浪费,是商家们一直都头痛的问题,而“临期食品”的打折销售,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中研普华研究员孙金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对企业来说,临期食品原本是一种产业过剩造成的负担品,处理不当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而特地打造临期食品的出售无疑是对资源的再次配置,不仅减轻了产品的成本损失,更能弥补市场空缺、收获新的消费群体。”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临期食品的销售并不能说是一种新的销售模式,而是对库存消耗刚需的一种解决方式。朱丹蓬对《中国产经新闻》说:“临期食品的销售,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库存消耗,是每个企业的刚需,只不过现在有人把这个刚需的难点进行了一种其他形式的处理和解决方案。”消费者的认可也是一个因素,在部分消费者看来,临期食品相比普通食品更具有吸引力。来自北航的孙丛林同学对记者说:“我认为商家对于临期食品的销售是抓住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我为例,平时我去超市,看到非常高端的几百块钱的巧克力是肯定不会买的,但是如果看到它因为临近保质期而打折,我可能就会去买。实际上临期食品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低价享受高端食品的一种体验,让消费者使用较低的金钱,享受到了他们认为和普通食品等值的食品,这是符合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孙金锋指出,在大力倡导环保节俭的今天,临期食品本身就有很好的品牌概念,它甚至可以被当做慈善商品来解决全球的饥饿问题。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400亿美元。所以不论是从产品本身出发,还是市场环境来看,临期食品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商业机遇。
2
未来前景广阔
尽管如此,还是有商家担心,临期食品打折出售,是否会因为价格低廉等因素而对于普通食品的销售产生影响?对此,朱丹蓬解释说:“临期食品销售对于传统食品销售并没有太多的冲击,因为实际上它们面向的是不同人群,现在我国食品消费结构已经裂变为超高端,高端,中高端,中端,中低端,低端等级别的消费分层。在这种情况之下,因为大家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临期食品销售对于传统食品销售影响并不大。”虽然眼下临期食品并不会对传统食品销售产生冲击,但是临期食品的未来前景的确是一片大好的。朱丹蓬指出,随着整个行业竞争的加剧,临期食品大概率会成为一种产业,整体来说还是非常有前景。据了解,目前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临期食品的销售都在逐渐兴起。在线下,食品折扣店陆续多了起来,主要售卖临近保质期的进口食品,包括零食、酒水、饮料等,价格往往比同类商品的市场价低出一大截;在线上,尝试根据食品保质期来定价的平台也开始出现。在平台上销售的食品按照剩余保质期长短进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价格折扣,价格随保质期临近也逐渐降低。许多消费者看中了临期食品低廉的价格,而食品又没有过期可以正常食用,性价比高,因此都乐意为此买单。除了打折销售,对于临期食品的处理也有其他的方式。孙金锋指出,试饮和免费赠送等形式的产品体验、作为抽奖活动礼品等赞助为公益捐赠等都是常见且比较有效的市场宣传手段,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做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虽然可能要承担一部分损失,但是由此带来的品牌口碑和潜在客户也是相当可观的。此外,各大商家也纷纷开始“显神通”:开设更多线下门店,加强线上线下整合,拓展业务范围等。可以说,临期食品销售的未来还大有期待。
3
消费者要理性
虽然临期食品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但是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也需要擦亮眼睛,保持理性。孙金锋指出,消费者虽然可以从食品外包装上分辨有效期限,但是有些食品的营养价值可能会随着时间慢慢流失。如果仁、饼干类的食品,虽然没有过期,但是在口感以及外观上有变化。孙丛林认为,消费者第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安全问题,他对记者说:“以我自己为例,之前买过两袋奶,它的保质期写着存放条件2-6摄氏度,并且只能存放7天。但是平常买的其他牛奶,有些存放条件并没有这么苛刻,阴凉处甚至常温就可以,存放时间也较长。这个时候一旦消费者注意不到,购买了这种奶,没有按照它要求的条件存储,很快就会过期。”“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还应注意食品包装标签是否完好,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无涂改痕迹等,避免有些商家为了利益将过期食品当临期食品出售而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发生。”孙丛林说。因此,作为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要去鉴别它是不是都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存放的,还要鉴别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签字样的真实性有无涂改,如果发现有疑点就不要购买。另外,这类食品在购买回家后也应该严格按照标准存放,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是安全可食用的。由于临期食品较为接近保质期期限,因此消费者切不可冲动消费。“如果一看便宜就买,就会导致因为消费过多而无法在保质期前吃完造成浪费和损失。因此在购买前一定要做好打算,购买的量是否可以在保质期到期前吃完,不要贪便宜而冲动。”孙丛林补充道。